admin

战术板:这6种关键战术改变了足球发展的历史

admin 足球 2024-05-30 61浏览 0

战术板:这6种关键战术改变了足球发展的历史

足球战术革命的形式多种多样,现在让我们来带您一起回顾一下这项运动历史上那些最有影响力的战术。

1.整体配合,19世纪70年代

现代足球以传球为基础,但这一准则也并非一直都是金科玉律。

早期的足球运动是围绕着带球而进行的,球员们在获得控球权之后,要做的就是直接带球向前,而他的队友们的任务就是“保护”,也就是说,如果带球队员丢球,他们要迅速夺回球权。从当时球员在接球之后的意识来看,19世纪的足球运动更像是橄榄球,与现代足球有着很大的不同:球员们很少会去传球,从本质上来说,选择传球都是一种无奈之举。

不过另外一种战术还是得到了发展。在19世纪79年代,女王公园巡游者队统治了整个苏格兰足坛。在1872年举行的一场英格兰队同苏格兰队的比赛中,苏格兰队的所有队员都来自于这只球队。尽管英格兰球员们要更加强壮,而且秉持着一种更加凶悍的足球风格,不过苏格兰队的球员们在场上表现得更像是一支球队。他们在进攻时有明确的分组,并且在跑动中不断进行传接球的配合。

这一战术使英格兰球员们震惊,因为它与以往的足球理念背道而驰。在这样的一种战术之中,足球可以有意识地通过传递交给位置更佳的队友。这种整体配合比赛的理念最大化地激发出了球员们的天赋,也让球队的整体也更加和谐。这一理念很快传遍了整个英国,随后席卷了全欧洲。

2.WM阵型,20世纪30年代

虽然战术与阵型两个概念有时候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战术方面大的变革意味着风格上的变化而不是阵型的改变,但是WM阵型却是一个特例。

直到上世纪20年代,“金字塔”阵型——也就是2-3-5阵型还在足坛占据着统治地位。但是当越位规则在当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进攻队员与对方球门之间有两名防守球员就视为接球者处于有效位置,而不是像原来一样至少需要三名对方的球员。在20世纪初期,球队知道了制造“越位陷阱”的价值所在,但是这一次规则的改变让制造对方进攻球员越位的战术变得更加困难,风险也更高,执行的时候也需要尽善尽美,球队整体的阵型前压的速度要更快才可以。

当时的阿森纳队主教练赫伯特·查普曼意识到了开发出与新规则相适应的战术已经是势在必行。查普曼决定,将原本的“金字塔”阵型之中三名中场球员里安排在中路的那名球员回撤到两名后卫的中间,组成三人的后防线。这样的变化从本质上改变了球队的防守,并且为球队中的其他位置的变化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由于原本位于中路的那名中场球员后撤到了后卫线,因此中场位置留下了空当,于是两名内锋也随之后撤,前场只留下了一名中锋和两名边锋摧城拔寨。于是,阵型就变成了2-3-2-3,也就是WM阵型。现在,球队的防线人手更加充足,而中场也保持了厚度,足球再也不是一项大举压上,只顾着拼命进攻的运动了。

3.匈牙利队的站位,上世纪50年代

匈牙利队在1953年以6比3的比分大胜英格兰队的比赛称得上是足球这项运动的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比赛之一——英格兰队在战术层面输得一塌糊涂。匈牙利队的表现背后最为关键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们核心球员的站位出乎英格兰队的意料,也让英格兰人在球场上迷失。

尽管匈牙利队的中锋南多尔·黑德古蒂称不上是球星,但他却是匈牙利队不可思议表现的催化剂。他身穿着前锋专属的9号战袍,自然会被人认为他在场上会司职前锋,去与英格兰队的中后卫展开身体对抗。

然而,他却远离了英格兰队的中后卫哈里·约翰斯顿,将自己的站位后撤。在比赛中,他踢得倒是更像一名多出来的中场球员,在如同汪洋大海一般广阔的区域中为其他的四名前锋输送着炮弹,串连着整场比赛。

匈牙利队在后防线上也做出了变化。优素福·扎卡利亚原本司职中场,但是他也将自己的位置后撤,从本质上来说,他就变成了球队的另一名中后卫,两名原本的后卫球员的位置则往边路移动,来到了今天的边后卫的位置。这一理念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四后卫战术很快风靡全球。但是匈牙利队所取得的成就还不止于此,他们让进攻球员转移到空当处接球,而不是与对方的后卫贴身肉搏的战术同样大受欢迎。

4.链式防守,上世纪60年代

Catenaccio一词的原意是门闩,现在这个词已经用来指代“防守足球”,不过实际上,这是一种特殊的防守体系,从本质上改变了球队的防守方式,所有的防守都是以“清道夫”(也就是拖后中后卫)这一理念为核心而展开的。

奥地利教练卡尔·拉潘是第一个尝试在后防线的后面再安排一名“清道夫”球员的人,而意大利教练内雷奥·罗科则将这一战术在意大利发扬光大。他的体系虽然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是“清道夫”这一位置却一直被保留了下来。

阿根廷籍教练埃拉尼奥·埃雷拉在执教国际米兰队期间复制了这一战术。他在球队由四人组成的后防线的身后安排了一名“清道夫”球员。球队的后卫球员严格承担着盯人的任务,同时踢法也十分具有侵略性,不惧怕身体的对抗。而“清道夫”球员则留在后卫球员的身后作为一名自由人,给整条后防线又加上了一道保险。

然而不可避免的是,这样的战术也就意味着国际米兰队在前场的人数不占优势,并且很难获得中场的控制权以及在前场找到局部人数占优的区域。埃雷拉也曾经抱怨那些复制了他的战术的球队在防守端矫枉过正,只关注防线上的“清道夫”,却忽视了可以帮助球队的进攻提速的进攻型后卫球员。

不过不管怎样,还是有很多球队追求在防守端的人数优势,因此,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首先确保不丢球。

5.全攻全守,上世纪70年代

这或许是足球的历史上最受人推崇的一次战术变革。里努斯·米歇尔斯曾经将他创立的“全攻全守”战术体系应用于阿贾克斯、巴塞罗那以及荷兰国家队,打破了盯人战术的局限。

在米歇尔斯麾下的球队里,球员们没有一个固定的位置,不断地变化着位置来扰乱对手的阵型。球员们需要具备前锋,中场以及后卫球员的全面能力,并以此来建立起一支不可思议的球队:荷兰队的防守始于前场,而进攻则从后场就已经开始。

不过有的时候,球员们还是会出现在他们更喜欢的位置上,因此这一战术实际上还是更加体系化一些。球员们通常会在“垂直方向”换位,举个例子来说,球队的右边后卫在比赛中会前插,而他原本的位置则会由一名靠右侧的中场球员来填补。水平方向的换位相对而言则比较罕见。

约翰·克鲁伊夫很好的代表了这一风格的足球:从理论上来说,他是一名站位后撤的中锋,然而他却可以在更深的位置随心所欲的奔跑。他的队友们会根据他的位置的变化而换位,填补场上的空当。这也就是这一体系的关键所在,那就是一直在寻找着空间。

6.Tiki-taka战术,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

通过洞悉巴塞罗那队和西班牙国家队所有的战术变革,你可以了解到这两支球队的发展历程。不过若是提到他们将球的运转提升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境界,那当属2008年至2012年期间。

巴萨一直追求在中场的人数优势,因此他们在这一区域布下重兵,他们也需要高控球率来作为依托。防守反击的战术在球队中很罕见,他们往往会放弃直接将球传到空位,以换取在中路位置的控球权。

巴塞罗那队毫无疑问是一支进攻型球队,而西班牙国家队则更多地将控球作为一种防守层面的战术。在他们夺得2010年世界杯期间,他们在7场比赛中一共只攻入了8粒进球(有一个进球还是在决赛的加时赛期间打进的),但与此同时,他们在淘汰赛的4场比赛中全部零封对手。很快,整个欧洲的球队都开始关注球的运转。

不过这一战术已经有了倒退的趋势: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防守反击的球队在足坛中又重新吃香,甚至连巴萨的风格也变得更加简单直接,所以Tiki-taka战术是否能够流芳百世还有待观察。不过足球界这一次突然之间对于控球的疯狂迷恋还是足以证明足球的战术一直在不断发展。而且会一直发展下去。

(翻译:王慧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